平罗党建网
>> 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党建要闻

平罗县:以工代赈项目解民忧 促民生

来源:石嘴山市新闻传媒中心 时间:2025-03-18

  以工代赈是指政府投资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受赈济者参加以工代赈工程建设获得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以此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扶持政策。

  近年来,平罗县积极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群众就业增收等方面的作用,积极谋划和实施好以工代赈项目,扎实推进政府民生工程落地落实,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年龄大了,外面的活不好干,今年我们两口子都在以工代赈项目中铺板,有了挣钱的路子。”今年年初,听说村里的永华渠要重新修缮,还鼓励村民前去务工,永华村村民杨发忠立马前去咨询。了解了工程建设内容和工资标准,根据工作量的不同,男性工人工资每天320元,女性工人工资每天150元,杨发忠算了一笔账:夫妻二人一天的工资就有470元,工作还离家近,方便照顾家人,不比在外打工赚得少,杨发忠便第一时间报了名。

  杨发忠参与的永华渠工程,是平罗县通伏乡2025年的以工代赈项目。3月14日,在永华渠渠道砌护以工代赈项目建设现场,挖掘机轰鸣作业,务工群众加紧修筑护坡、铺设水泥板,一派火热的乡村建设场景。

  这个总投资510万元的以工代赈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渠道砌护4.57公里,配套建设节制闸、斗口、渡槽、生产桥等建筑物34座。目前,项目已完成渠板拆除,正在进行支斗渠铺设,已完成总工程量的35%。施工中,项目建设方根据施工进度和务工技能需求,对务工群众开展岗前、岗中技能培训。

  据悉,永华支渠全长5.4公里,由于年久失修,存在渠板脱落、淤堵等问题,为当地农户灌水带来诸多不便。眼瞅着多年的灌水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永华村村委会副主任康进才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政府为我们争取以工代赈项目,不仅改善了村民灌溉条件,完善农业基础设施,还能带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增加群众收入,在项目建设中,他们通过培训掌握务工技能,今后到哪儿都能用得上。”康进才说。  

  据通伏乡副乡长周楠介绍,通伏乡2025年已开工项目6个,当年度计划完成总投资4000万元,项目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盐碱地改良、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日光温室等多个种类,覆盖6个行政村,直接受益农户2000余户。其中,争取自治区以工代赈项目2个,资金730万元,目前均已开工建设。项目可吸纳周边务工农户近200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220万元。

  在城关镇沿河村日光温室建设以工代赈示范项目建设现场,道路硬化和场地平整作业正在有序进行中,务工群众在机械的轰鸣声中奏响了实干兴村的奋进序曲。

  该项目主要在沿河村设施农业产业园区内新建12座125米长的日光温室,总建筑面积近2.5万平方米,总投资526万元。

  “项目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瞄准村内剩余劳动力以及低收入人群,广泛鼓励和吸纳当地130名低收入群众参与工程项目建设,预计发放劳务报酬158万元,有效激发群众就业增收内生动力,形成‘以赈促农、以产带农’的良性循环。”城关镇镇长石荣昌说,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盘活沿河村闲置设施农业资源,进一步扩大城关镇设施农业产业规模,通过“党支部+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的经营模式,促进特色产业发展并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预计增加村集体收入30余万元。

  以工代赈项目既创造就业岗位,也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助力各乡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今年,平罗县锚定扩就业、保民生、促发展的目标,坚持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紧密结合本地发展实际,先后争取到红崖子乡红瑞村道路硬化、通伏乡永华村渠道砌护、通伏乡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城关镇沿河村日光温室建设、宝丰镇渠道提升改造、高庄乡高三渠渠道砌护6个自治区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内容涵盖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总投资3058.68万元,预计带动本地群众务工638人,发放劳务报酬金额758万元。

  目前,平罗县6个以工代赈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干部群众正以蓬勃向上、只争朝夕的姿态,为乡村建设按下“加速键”。(记者 周丽华 桑娜)

平罗党建网

主办:中共平罗县委组织部      版权所有:中共平罗县委组织部      网站地图
备案号: 宁ICP备19000062号-1      宁公网安备 64022102000044号
地址:宁夏平罗县西区行政大楼     电话:0952-6095067     邮编:753400

background